2018年9月,我考入了山西大学法学院,成为了一名法学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在这里我遇见了我的研究生导师王霄燕教授。王老师主讲的课程是比较法研究,这是在本科没有开设的课程,在上了王老师第一节课之后,我就已经被王老师启发式的教课方式以及严密的思维逻辑所吸引,于是在下课之后,马上与王老师联系表达想成为其学生的意向,老师经过考虑后正式成为了我的研究生导师。
和老师的关系是在一次次的上课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第一节课就给我们明确本科与研究生的不同,也点出了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不仅仅是继续在专业知识上的探索,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法的学习,思辨能力的提升。这一点认知也与我上研究生的目的不谋而合,我希望自己通过三年的学习能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所面对的问题和事物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是经过一定的逻辑思考得出的。
王老师讲课不同与之前在本科时候上课的方式,而是给我们一个讲课的目录,然后让我们自己选择主题,去找资料,写讲稿,并在课上讲。这种方式在一开始让我很难适应,但是却受益匪浅。记得我第一次准备讲稿时,毫无头绪,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找资料,要找哪些资料,感觉每本书、每篇论文都十分有道理,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形成自己的讲稿。结果准备出来的东西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作答,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路,完全陷在了众多的材料中,而王老师的一次次提问帮助我捋清楚了思路,让我从材料中脱离出来,并逐渐加入了自己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种授课方式是十分有益的,首先,在自己准备的过程中,会自己主动的去阅读大量与之相关的著作、论文,尽量对要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其次,在准备讲稿的过程就是对自己思路的一个整理和表达,可以提出自己的论点,并利用材料予以论证,这样就可以避免陷入材料中,而是利用材料说明问题。最后,在讲课的过程中,既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锻炼,也可以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得到新的启发。而这一总体进程和研究问题的进路是一致的,首先是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生必须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而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现实社会中存在问题的发现,一个是通过大量阅读对理论问题的发现。而法学理论专业无疑侧重于对理论问题发现,所以大量的阅读一定是研究生的基本功。而在发现问题以后,第二步就是对问题进行全面的认识,这需要针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掌握前沿的研究动态进一步判断该问题的研究价值。第三步就是对问题的研究,其中对于法律史来说最重要就是原始资料,对原始资料的准确解读是研究问题的基石。最后就是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对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一步步得出最终的结论。
王老师对我影响的第二大方面就是要有层次思考。这是老师在的一次次谈话中所强调的一个重点,遇到问题应该如何思考,同样是分为三部分:首先就是对它是什么进行认识,可以从其概念出发,对它的特点进行提炼,进而了解其本质;其次就是对它怎么样层面进行思考,从不同的价值层面对它进行评价,它的目的是什么,达到的效果如何,产生了何种后果。最后就是从怎么办的层面进行研究,它将来会如何发展,应该从哪个方面改进使其更完善。对所遇到的问题经过这三个层次的思考以后,就可以形成一个自己独特的观点了,而且整个思维过程是清晰明确的,也是有理可循的。
这两个方面是王老师对我产生影响较大的部分,但是其实老师的言传身教不只局限于学习层面,更是深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王老师会基于自己的人生阅历,为我生活中的迷茫指明方向,告诉我要懂得取舍,明确方向后为之努力;告诉我要敢于尝试,不断开阔眼界;告诉我要关注细节,热爱生活。
王师学识渊博且待人亲和,与其相处是非常愉快的,而且也让我受益良多。同时也希望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利用研究生三年的学习时间,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以达到王老师的对我的期望。
姓名:武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