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先生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那么何谓大师呢?我所理解的大师乃是为人之师,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与学生交流时能旁征博引,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能以身作则,有高尚的道德水准和人格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领学生不断进步。真正的人师坚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自觉将自己的事业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践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伟大情怀。在我心里,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董玉明导师便是真正的人师。
董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基础理论、中观经济法与宏观调控法。已出版《中国经济法学导论》、《与改革同行》、《中国经济法概要》、《中国现代经济法学》、《经济法学》、《会计法概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法研究》等著作、教材与法学工具书等17部;已在全国学术研讨会和国家级与省级专业学术刊物及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上发表专业论文89篇;主持各类科研课题1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部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3项;获得全国与省级各项科研奖励27项。
跟随老师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他无论对待任何工作都毫无保留,尽全力做好。尽管工作繁忙,但老师从没有放松对我们的培养,尤其是我们几个刚入学的新生,他尤其耐心。我们几个人基础不同,脾气秉性、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他就会根据我们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点出不同的研究方向,督促我们的学习,并积极寻找机会让我们参与到学术研究中去。老师在学业上很严格,但生活上也很关心我们,学生的困难他一定会施以援手。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他还经常提醒我们关心时事,要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国家大的发展战略,例如“宏观调控”、“司法改革”等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老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他的每一位学生,通过和师兄师姐的日常相处能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融入了这样一个大家庭,每个成员在学术上各有追求,在生活中又相互扶持鼓励。转眼研一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学习与奋斗,体味着成长与收获,心中感慨万千。一位年近六旬的早已功成名就的老教授,本可以安安心心准备退休的,可是董老师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地继续着自己的事业,积极向上,勤奋敬业,身体力行地为我们树立了活生生的人生榜样。
作者:刘浩